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日前先后宣布,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并公开发布,这是继“18亿亩耕地红线”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“生命线”。生态?;ず煜呋ㄒ院?,如何守住这条生命线,守护自然生态安全,不仅考验相关部门的智慧与担当,更要形成全社会的责任与共识,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。
生态?;ず煜呤俏夜状吹囊惶坠量占涔芾砟J剑彩且恢秩碌纳肪潮;つJ?,划定的是国家和区域极其重要的生态空间,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生命线。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生态保护制度模式,如何守护好、运用好并落实好生态?;ず煜呤堑鼻懊媪俚闹匾挝?。
(相关资料图)
从目前情况来看,我国还存在很多影响生态?;ず煜呤凳┑闹圃夹砸蛩?。
一是生态保护红线观念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。有的重利益轻环保,有的重生产轻治理,有的重眼前轻长远,对生态?;ず煜呷狈硇匀贤?。
二是数字化监管机制尚不完备。由于生态?;ず煜哒嫉孛婊蟆⑸婕胺段Ч?、生态类型多,再加之历史遗留因素、核查人员队伍等条件的制约,很多地方的监管数据尚未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,监管数据没有实现闭环共享,数字化监管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。
三是协同监管效能还需进一步强化。生态?;ず煜呒喙苌婕白匀蛔试床俊⑸肪巢恳约案魇。ㄇ⑹校┤嗣裾戎诙嘣鹑沃魈?,部门之间联动协同的任务艰巨,进一步提升动态监测预警能力、提高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水平依然任重道远。
划定生态?;ず煜咧皇恰巴蚶锍ふ鞯牡谝徊健?,守住生态?;ず煜卟攀侵刂兄亍H绾问刈∩;ず煜?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,需要从多个角度稳妥施策。
首先,唤起公众遵守生态?;ず煜叩囊馐丁R忧慷怨谏;ず煜咭馐兜呐嘌?,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和生活观,形成节约资源的行动自觉,减少对自然的索取。发挥社会组织在舆论宣传、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,创造条件让公众知晓红线、参与红线、敬畏红线、保障红线;推动企业形成集约环保的发展理念,加大技术创新力度,依靠科技创新赋能生态环境?;ぃ煌ü哂呕?、购买服务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红线行动,将公众遵守生态?;ず煜叩募骞彩蹲罨拿骼砟睢⑼贫躺⒄埂⑹鼗ど踩呓绲娜裥卸?。
其次,加强生态?;ず煜呒喙苤腔燮教ńㄉ?。建立生态?;ず煜呒喙苁菘夂托畔⑾低?,以监管的智慧化、信息化助力高效监督。依托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和大数据,综合利用“五基”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,运用云计算、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,采用无人机辅助航拍、卫星地图、手机GPS定位等技术手段,对生态?;ず煜呗涫登榭鼋腥轿患嗫兀徊郊庸躺踩琳?,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。
再次,建立各部门协同高效监管的工作机制。建立生态?;ず煜呒喙芑チネJ?,明确各部门和各级政府在生态?;ず煜呒喙芄ぷ髦械闹霸鸱止ぃ⒔∪涸?、部门协同、公众参与、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,明确生态?;ず煜叨讲熘捶ㄒ约霸鹑慰己艘螅笆狈⑾稚苹滴侍獠⒓喽秸穆涫?,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。
最后,建立健全生态?;ず煜呒ㄐ兰刍啤7⒒由;ず煜咴谟呕挡季种械木榔饔?,持续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,将绿色GDP、环境承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要素作为落实生态?;ず煜叩募ㄐ兰郾曜?,让取得“生态政绩”的干部得到重用。